湖南常德
湖南常德市积极发展合成生物制造产业,致力于打造全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新高地。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融合生物学、工程学、化学和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在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常德市政府高度重视该产业的发展,制定了《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明确提出构建“一中心三基地”的产业布局:以湖南文理学院为核心,建设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在津市市、常德经开区和安乡县分别建设制造基地,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的完整链条。
目前,常德市已引进和培育了多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涵盖酶制剂、生物医药、食品添加剂等多个领域。例如,鸿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酶制剂领域具有领先地位,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皮质激素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的重要份额。此外,常德经开区规划建设了占地5000亩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园,配套建设中试转化基地,为企业提供从小试到中试再到规模化生产的全流程支持。
为支持产业发展,常德市还设立了50亿元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投资母基金和10亿元的科创引导基金,计划与国投集团合作搭建20亿元的合成生物制造基金,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通过政策支持、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正逐步形成规模,预计到2028年,产业产值将达到300亿元以上,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常德市正迅速崛起为中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领先地区,致力于打造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目标成为全国生物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常德已制定《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计划到2028年建成占地5000亩的合成生物产业园区,涵盖生物医药、食品和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
凭借津市在类固醇中间体和酶制剂领域超过50年的产业经验,常德拥有60多家生物制药企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这一坚实的基础使常德在合成生物领域具备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优势,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
常德合成生物产业生态系统采用“一中心三基地”布局:以湖南文理学院为核心的创新中心,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CEDZ)和津市的产业基地,以及安乡县的原料基地。这一框架确保了研发、生产和资源供应的无缝衔接,为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创新中心
湖南文理学院作为创新中心,拥有升级的5000平方米实验室和150多台先进仪器,专注于原料药中间体、生物酶制剂和生物农业研究。
产业基地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津市作为产业基地,支持合成生物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具备亚洲最大类固醇中间体出口能力。
原料基地
安乡县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确保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支持
政府设立2亿元产业基金,实施蒸汽、水费等成本降低政策,并通过奖励机制吸引投资和人才。